神经内科研究(6篇)

时间:2024-08-19 来源:

神经内科研究篇1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服务管理神经内科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46-01

神经内科科室内,患者多且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优质的服务水平,减轻病人的疾病痛苦,积极配合主治医师的治疗方案,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神经内科病房实施优质服务的管理是保证服务质量的关键,管理水平决定了护理团队的整体工作效率和病人的康复速度,好的管理可以提供优质的服务。加强医院管理,改善服务态度,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服务范围,把医疗服务做深、做实、做细,为患者提供诚信、优质、温馨、便捷的医疗服务,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

1神经内科本身存在的问题

1.1神经内科危重病人比较多,护理人员却明显不足,许多护理人员常常要负责多个病人。临床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3]使得出现错误操作和延迟治疗的几率大大增加,就会导致病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专业护理,往往不利于病人的疾病康复,从而无法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2由于医院的奖惩制度不够明确,晋升、评奖评优、失误惩罚等制度都不成熟,无法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得他们的服务质量降低,工作主动性差,缺乏与病人基本的病情交流,不利于病人的疾病治疗。

1.3神经内科对护理人员个人护理水平的要求较高,护理质量常常直接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但是目前医院护理人员的技术不够规范,专业知识技能不够熟悉,护士水平层次不齐,对病房优质护理服务的管理加强有不利影响。

1.4护理环境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比如护理人员工作时间进行过多的私人交流,耽误正常工作秩序;护理人员责任感差,对病区自然、人文环境的好坏无动于衷;病人的陪护者较多使得病房不能保持安静的治疗状态,不利于病人的休息、治疗。

1.5神经内科病房的病人具有起病急、年龄大、意识障碍等特点,通常病人需要住院治疗,老年人、意识障碍的病人有时发病时会伴有呕吐,大小便失禁,喊叫等行为,这给其他病人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一些老年患者反映住院期间主要是打针、吃药,病友间缺乏沟通交流,生活枯燥,不能积极配合治疗,这对疾病的治疗不利。

2加强优质护理服务管理的措施

2.1对护理人员储备的管理。首先神经内科的主任和护士长应该与医院的人力资源部门和人事管路部门积极协调,做好优秀护理人员的贮备工作,在应聘时应该选择专业知识好、工作责任心强、心细刻苦的护理人员,争取使得护理人员与病人的比例达标,加强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2.2对护士工作积极性的管理。神经内科实行科学的岗位管理制度,做好护理工作的分配任务,让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工作风险科学分配,让她们明确工作任务并积极投入工作,同时还应该设立“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十佳护士”等个人业务评选机制,根据个人付出获得劳动报酬和晋升机会,通过合理的绩效分配来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利护士人员利病人的目的。

2.3对护士个人素质的管理。病房护理人员的管理者应当经常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充电”。精湛的护理技能和扎实的专科护理知识是护士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基础。护士长应对急重症病人护理的注意要点对护士时常进行提问和强化,给每位护士配备相应的学习资料或者督促其上网自学,在适当的时间组织对所学知识的考核,从而加强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为提供优质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2.4对护理工作流程的管理。神经内科的护理人员应从病人入院、治疗、出院做起,不断优化临床护理工作的流程,节约时间,为医生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尤其是对急重症患者,要尽量简化手续和流程,在治疗工作中不耽搁治疗,对拿药、配药、输液、化验检查工作安排妥当,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利于病人疾病的恢复。

2.5对病房住院环境的管理。神经内科的病人通常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为了患者的早日康复,医院应该努力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在患者桌上摆放绿色植物、病房走廊里播放舒缓的音乐、在病房区设置象棋、看报的区域,让病人之间加强交流,使得患者身心愉快、精神放松,利于病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3结束语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灵魂。优质的护理服务是现代医院发展、提升服务品质的重要保证。对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使护理人员的意识水平提高。培养护士做一名有文化、懂知识、有爱心、同情心、责任心的好护士[4]。同时,加强病房环境的人文建设,保证就医环境的温馨舒适。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真正的让患者满意,家属放心,让护士充分发挥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于美仙.在创建“基本现代化医院”中提高服务质量[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6

[2]吴马.医院管理年重拳出击将“以病人为中心”进行到底[J].医药产业资讯,2006,3(16):14-17

神经内科研究篇2

【关键词】舒适护理;神经内科;应用

舒适护理是具有创造性的个体化和整体的护理模式[1],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生理和心理。神经内科患者由于大部分年龄较大,且通常伴有肢体偏瘫及失语等症状[2],因此患者多处于长期卧床状态,导致其较易产生多种并发症,为降低患者病情复发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神经内科患者采用了舒适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于2012年10月~2013年12月的90例神经内科患者,其中男56例,女3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患者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47.8±7.2)岁,患者的病程6个月~6年,平均病程(2.5±1.3)年,32例脑梗死,25例脑血栓,18例癫痫病,15例其他疾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嘱咐患者保持卧床休息,协助患者更换、定期更换床单、进行良好的皮肤和口腔护理。观察组以对照组护理为基础,予以患者舒适护理,包括疼痛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和环境护理。即在进行护理时应保持动作轻柔,指导患者使用相关器械,如支撑架垫等,以增强患者的舒适感。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用清淡、富含高蛋白、低脂肪的新鲜食物。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通过采用亲切温和的语言和微笑等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和安慰,尊重并理解患者,对患者的隐私加以保护。保持病房干净整洁,适当调整病房的温度、湿度和光线等,建立清洁、优雅及气味良好的病房环境。

1.3评定指标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由患者及患者家属自行填写。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出血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褥疮感染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由于治疗时间和康复时间较长,其通常需要长期住院,在其患病期间可出现多种强烈生理反应,而患者的主观感受对其治疗及康复均可造成影响[3]。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治疗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对照组为15.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可充分满足患者需求,并使患者心理、生理及社会等方面均达到愉悦,舒适护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琳竣,张馨梅,陈柯,等.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5471.

[2]刘毅梅.浅谈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运用.中外医疗,2011,30(18):164-165.

神经内科研究篇3

【关键词】安全隐患;神经内科;护理

护理安全事件,指的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法律及规定制度范围外的机体功能、机体结构或心理缺陷、障碍、损害及死亡等事件[1]。神经内科是发生护理安全事件的高危科室,其收治的病人多具有感觉、运动、意识、认知、精神障碍特点,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均较差,在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严重后果。为此,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保障患者生理、心理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1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疾病隐患

神经内科疾病多具有病情反复的特点,患者多有严重的意识障碍、感觉障碍,故安全风险较高。不少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由于无法自如活动肢体,所以很容易因平衡失调而出现跌倒,尤其是老年病人,本身行动就较迟缓,而且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会时常发生抽搐现象,所以容易在入厕、下床时发生跌倒[2]。存在认识障碍、记忆力障碍或老年痴呆患者,如果看护不仔细,就很容易发生走失。对于精神障碍患者,很容易发生无意识自残或伤人现象,比如抑郁型精神障碍者容易自残、自杀,狂躁型精神障碍者容易伤人毁物,癫痫型精神障碍者容易咬伤舌头等。严重感觉功能障碍患者,由于其温觉、痛觉敏感性降低,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因热敷、冷敷等操作不当而发生烫伤、冻伤。吞咽功能障碍者由于吞咽能力减弱,故在进食时容易发生呛咳、窒息,部分患者还会因咳嗽能力弱,痰液无法及时排除,痰液阻滞而引发窒息。

1.2护理技术隐患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新仪器不断涌向,这些新技术、新仪器的出现也相应地提高了临床护理要求,从而使护理技术风险不断增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少护理人员因护龄短、临床经验缺乏,护理技术不过硬,与患者缺少有效的交流、沟通,所以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常会因护理方法欠妥而增加患者的安全风险。

1.3环境隐患

神经内科患者普遍病情复杂,住院时间较长,所以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变化。病室内活动空间狭窄、床位过多、病房环境不舒适、噪声大、灯光过暗或过亮等环境因素都会对患者的情绪、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埋下安全隐患。

1.4管理隐患

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护理人力资源都较为匮乏,在神经内科病房中,护理人员分配的不合理,就无法保证患者照料的周到与细致。护理人员单独值班时,一旦患者发生危险,就容易因抢救不及时而危及生命,酿成安全事故[3]。护理工作繁杂、量大,不少护理人员都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或者个别护理人员责任感不强,或者未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未能与病人及时沟通、交流,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不信任感,而不积极配合治疗,这也会在无形中增加安全隐患。

2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护对策

2.1评估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病情及其他安全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做好记录,严密观察。重视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经常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各种危险因素及相关注意事项,以争取病人及其家属的配合,同时也能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积极规避各种不安全行为[4]。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拟定护理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以便于在发生紧急事件时,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处理。对于常发生眩晕症状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免出现昏厥。针对高龄、痴呆、精神异常患者,护理人员要加强看护,以免发生跌倒、烫伤、走失。对于有吞咽障碍者,进食应遵循少量多餐原则,且应以流食为主,以免发生呛咳、窒息。临床上应定期对患者做安全评估,筛选高危患者,重点看护,以免发生意外。

2.2强化护理技能

护理人员应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参与护理技能培训,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护理部定期组织开展护理技能培训、业务知识讲座,并定期进行技能考核,以强化科室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科室可定期开展护理安全交流会议,在会议上分析、讨论典型病例,交流经验,以拓宽护理人员的知识面。通过定期培训,让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以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及应急能力,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着、冷静地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5]。

2.3优化就医环境

患者入院后,将患者安排在舒适、安全、干净整洁的病房中,随时保持地面干燥、活动空间宽敞,室内色调要尽量选用暖色调,定时开窗透气,可对探视人员进行适当限制,以确保病房安静。在病区内要多设置警示牌和指示牌,以免患者因地面湿滑发生跌倒、迷路。

2.4改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要积极地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这样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还能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从而积极配合临床工作。另外,护理人员还要认真听取病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建议,做好记录,以便于不断改进工作中的不完善之处,提升患者满意度,避免护患纠纷。

3总结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病房中潜藏着较多的护理安全隐患,临床上应认真评估、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完善管理制度、合理分配护理人员、优化病区环境、提升护理技能,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安全隐患,降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以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唐春花.神经内科护理安全警示报告的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3):109-110.

[2]陈英月.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1):143.

[3]李晓东.护理安全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6):1508-1510.

神经内科研究篇4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146-01

因神经内科患者意识障碍较多,频繁使用脱水剂等特点,使得浅静脉套管针的使用很普遍,对于套管针的固定传统以3M透明敷料为主,但用于神经内科患者固定却存在张贴不牢,易脱管,易感染等缺点。从2011年1月至10月我们采用安普贴薄膜敷料和3M薄膜敷料进行浅静脉置管的固定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2011年1月至10月入我科的病人468例,男286例,女182例,年龄57±0.7岁,按病人按住院号的奇数、偶数分分成两组。奇数为实验组(234例),采用安普贴敷料固定,偶数为对照组(234例),采用3M透明敷料固定。导管材料均采用BD公司生产的24G浅静脉置管针。浅静脉置管由我科护士执行,穿刺方法和血管选择符合要求。

2统计方法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

3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表12组导管穿刺处感染发生比较

表1显示,X2=39.27,P<0.005,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感染率明显高于实验组。

表22组患者套管脱出发生比较

表2显示,X2=69.14,P<0.005,两组套管脱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脱管率明显高于实验组。

表32组患者置管后局部换药的比较

表3显示,X2=253.49,P<0.005,两组局部换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换药率明显高于实验组。

4讨论1)安普贴具有良好的弹性,顺应性,黏性,是由亲水性颗粒和疏水性聚合物组成,可促进上皮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加速微血管的增生,保持局部组织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同时它可保持局部低氧张力,促进毛细血管形成。改善缺血缺氧的症状,加快渗液的吸收,加速局部炎性,毒性物质的代谢和吸收,减轻疼痛和水肿[1]。2)安普贴薄膜与3M透明薄膜均有便于观察置管局部情况、透气不透水、能阻挡外界微生物侵入、减少再次感染机会等优点,但3M薄膜常因患者出汗而影响粘性,不能对创口进行自溶性清创,无吸收渗液和缓解疼痛等治疗作用。由于神经内科患者意识障碍较多,常易躁动,因植物神经紊乱患者较多,易出汗而减低3M透明敷料的粘性。这些原因都会导致换药频率,脱管率以及穿刺处感染率的增加。安普贴薄膜对皮肤刺激少,能明显减轻局部红肿、疼痛的症状;7d更换1次,且操作简单,节约护理时间,减轻护理工作量;安普贴薄膜具有良好的弹性、顺应性、粘性,患者易于接受。使用中如发现安普贴薄膜松动或卷边应及时更换;更换时,先按住置管中心皮肤及导管,拉伸安普贴薄膜两个对角自下而上取下,防止拔出导管;粘贴时先从敷料中心处开始,然后向四周抚平。

5小结与3M透明敷料相比,使用安普贴固定牢固,透气吸水,减少换药次数,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对于神经内科患者可推广应用。

神经内科研究篇5

【关键词】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神经内科;临床实习

【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73-01

PBL(Problem-BasedLearning,问题式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目前西方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但随着这种教学模式的不断实施,有专家发现,单纯的PBL教学法存在一些弊端,如教师的作用不能充分体现,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等等,因此PBL联合案例教学,学生和教师的作用并齐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结合我院神经科教学的师资力量和条件,于2012年临床实习教学中实施PBL联合教学法,现将具体的教学过程、内容、评价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12年齐齐哈尔医学院于我院神经内科临床实习(大学五年级生产实习)学生。

1.2教学方法:对照组应用单纯的PBL教学法进行教学,开课前由学生独立查找资料自学,教师可撰写病例或提供实际病例。开课时首先由同学作中心发言,然后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修正。再由提出教师事先拟定好的问题,让作中心发言的学生解答,或由他人回答。课堂讨论前,教师应随机地检查学生的学习笔记,了解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联合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除了上述PBL教学法外,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在分析的关键环节及重点、难点上予讲解及指导。课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中的表现,实事求是、客观地做出教学效果评定。

1.3教学效果评价:对两种教学方法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在定性评估上,我们注重对参加PBL教学的学生的调查,征求学生对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反馈意见。在定量评估上,实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试,根据考试成绩进行比较。

2结果:

实验组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两种教学法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认为PBL联合案例教学更能促进由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将基础和临床学科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更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医学生的事业心及责任感,保证了教学的质量。PBL联合案例教学法较单纯的PBL教学法更具有优越性,值得推广。

3讨论:

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都是我国近年来新兴起的教学方法。二者有着共同点,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其一,在教师的作用方面。在PBL教学法中,课前:教师只是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课程中,教师一般是不参与其中的,只需保证课程的正常进行即可。在这里,教师只需要是一个懂得医学知识的“全才”。而案例教学法中,教师需要起到解惑,解决重点难点的作用,需要统领整个课程的全过程。在这里,教师是指导者,要求是一个相关知识方面的医学“专家”。其二,在教学的质量方面。在PBL教学法中,因为教师参与的很少,因此很难超出学生自身的能力,很难保证教学的质量。而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是主导,他们会将重点难点,甚至是该课题的进展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提高,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

本课题将上述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与教师的指导有机结合在一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学习的主动性,还在学习中找到自身的不足,对知识的理解能更进一个层次,是学生的责任心大大增强。考核成绩足以证明PBI联合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赖亚曼,蒋学武.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

[2]TisonovaJ,HudecR,SzalayovaA,etal.Experiencewithproblemorientedteachinginpharmacology.BratislLekListy,2005,106(2):83-87.

神经内科研究篇6

【关键词】神经内科焦虑抑郁

为探讨综合医院患者焦虑抑郁的患病规律,我们对2008年3月至2008年5月住院神经内科的85例患者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l对象和方法

1.1对象研究对象为昆钢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入组标准:年龄≥18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自行填写调查表;除外意识障碍及语言交流困难者,共85例。其中男50例,女35例;年龄18~65岁,平均(334-14.2)岁,病程1天至20年,平均(6.3±2.4年)。文化程度:初中(含初中)以下40例,高中及中专30例,大专及大专以上15例。

1.2方法所有病例均按不同疾病、年龄、性别、病程及文化程度进行分组,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由精神科主治医生进行评定。评定标准:SAS评分>40分判为焦虑,SDS评分>41分判为抑郁,I-L4.D评分≥11分属肯定存在症状。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l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

2.185例患者患者中,有40例出现焦虑抑郁状况,占47.06%;有43例存在焦虑占50.59%;有37例存在抑郁,占43.53%;其中有自杀倾向的患者7例。

2.1.1不同疾病与焦虑抑郁发生的关系6种不同疾病的住院患者中,以脑出血出现焦虑抑郁状况最为多见,而以短暂性脑出血患者最为少见。各组焦虑抑郁发生率见下表1。

2.12年龄与焦虑抑郁发生的关系85例患者分40岁以下组,40--50岁组,50岁以上组,其中50岁以上组焦虑抑郁发生率最高,40岁以下组发生率最低。见表2。

2.1.3性别与焦虑抑郁发生的关系85例患者中男50例,女35例。女性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状况显著高于男性。两组发生率见表3。

2.1.4病程与焦虑抑郁发生的关系按病程分为1天―1年,1-10年,10―20年三组,其中1~10年组焦虑抑郁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经卡方检查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2.1.5文化程度与焦虑抑郁发生的关系将85例患者分为初中(含初中)以下组,高中及中专组,大专及大专以上组,其中初中(含初中)以下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三组焦虑抑郁发生率见表5。

3讨论

据统计,美国躯体疾病患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达41%,慢性躯体疾病患者患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26%。[1]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病人至少有8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58%出现抑郁情绪,严重者甚至出现情绪混乱,因此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抑郁情绪在人院第三至五天逐渐明显,成为病人的主要情绪特点,持续时间比焦虑长。[2]本研究依据冠心病监护病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焦虑抑郁而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5例患者中有40例出现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状态,占47.06%,43例存在焦虑,有37例存在抑郁,其中有7例患者出现自杀倾向。本研究显示焦虑抑郁发生率较文献报道的高,可能与本研究样本含量较小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状况较为普遍,而以脑出血患者发生率最高,病程在1-10年的患者发生率也较高,女性患者较男性发生率高,年龄在50岁以上,文化程度初中(含初中)以下发生率均较高。可能是由于对躯体病症的担忧和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而继发的情绪反应,也可能包括以往就罹患焦虑和抑郁症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焦虑和抑郁的发生有一定影响,而综合医院医师对焦虑、抑郁识别,率却较低。[3]而对焦虑抑郁的处理方法通常仅用安定类药物和一般言语安慰,无一例请精神科会诊。提示综合医院医师应重视心理卫生工作,有必要开展联络一会诊精神病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苑华.朱培俊。徐松泉等.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抑郁障碍的研究,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256

[2]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3-174

【神经内科研究(6篇) 】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范 2024-08-14

售后客服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 2024-08-02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2024-06-19

季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6-11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1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家校合作共育未来(6篇) 2024-08-19

神经内科研究(6篇) 2024-08-19

校外生产实习自我总结(6篇) 2024-08-19